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和全面投资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在审计目标、范围、方法和实施主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单一工程造价审计
主要聚焦于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材料价格、费用计取等具体造价环节。例如,通过对比审计法或重点审核法,核验结算价款的合理性。
特点:范围较窄,通常基于结算资料进行事后审计,较少涉及施工过程或宏观效益分析。
全面投资审计
涵盖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决策、施工过程、竣工决算及后期效益评估。除造价外,还涉及合规性(如招投标、合同管理)、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社会环境影响等宏观层面。
特点:范围广,强调多维度综合评价,例如,要求从单一造价审计转向关注质量效益和社会影响。
单一工程造价审计
核心目标是控制成本,防止造价虚高或虚假申报,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全面投资审计
旨在提升项目整体效益,包括经济性(如投资回收期)、合规性(如政策执行)和可持续性(如环境影响)。
单一工程造价审计
多为事后审计,依赖书面资料(如结算书、图纸),采用技术性审核方法(如全面审计法、标准图审计法)。
全面投资审计
贯穿项目全过程,包括:
事前审计:审查可行性研究、概算编制的科学性;
事中审计:跟踪施工进度、隐蔽工程记录等,动态监督;
事后审计:评估竣工决算及长期效益。
单一工程造价审计
通常由造价咨询机构或企业内审部门执行,依据行业定额、工程量计算规范等。
全面投资审计
多由政府审计机关或第三方机构主导,依据国家审计法、宏观经济政策等,具有更强的监督属性。
传统单一造价审计因“查错纠弊”的局限性,正逐步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型。例如,有些地区的审计局明确要求从“核减造价”转向综合绩效评价,注重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贡献。